参考消息

自动退市被指为噱头 标准缺失易危及底线

据悉,某交易所要上线一种全自动化退市机制,当商品挂牌价格达到零售价的90%,系统会自动开启该商品的退市程序,限量发售,循环提货。

1、两股风潮来袭

对于近期整顿风暴渐强的文交所市场而言,大部分投资者似乎已经被这样那样的负面消息受到了不同影响,甚有一些投资者已经淡出了这个市场。反观文交所市场,在应对监管的 “疲态”下,却刮起了两股隐性”漩涡“:“退市潮”和“商城风”。

电子盘退市机制一直是行业发展路径中暴露的“短板”,对于缺乏流动性的藏品,亟需交易所做好“退市工作”,否则,只能长期横盘,成为一桩桩“悬案”。

虽然各交易所在其交易规则中都对藏品退市有明确规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退市基本安置于被遗忘的角落,这些藏品大都以停牌再处理为主,很少会有真正退市的情况。

随着近期交易场所清整“回头看”工作的推进,部分交易场所开始缩减现有业务规模及范围,部分藏品开始进入平仓、提货、退市交割工作,至此,行业算是上演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退市工作。

对此,业内人士对文交在线表示:整顿当下,对于净化市场环境来说,是好事。对市场参与者来说(包含部分主力),也许前期亏损了很多,但是长痛不如短痛,及时刹车很有必要性,任其发展下去,只会有更多投资者吃亏,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而纵观各家退市机制基本大相庭径,但其中也不乏有平台借此推出”别出心裁“之举

2、何为自动退市程序?

获悉,某交易所要上线一种全自动化退市机制,当商品挂牌价格达到零售价的90%,系统会自动开启该商品的退市程序,限量发售,循环提货。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适合做这种自动化退市机制的只有珠宝及玉石一类的附加值超高的交易标的物。而所谓的自动化退市机制,也只是一个噱头而已,其中零售价及挂牌价是否隐含“水份”是关键问题。

比如说一个茶壶,成本在30元的样子,经过一些所谓的专家之手打磨后变成“艺术品”,单个市场零售价30000,最后27000交割,其实该藏品在现货市场200块都没人要。

而达到零售价的90%作交割,看起来散户拿到手九折是赚了的,但如果不设定提货给原始股等后续激励措施,盘面或许永远到不了交割的价格,极可能还是个“坑”。

此前有不少采取类似交割方式的平台,尤其在珠宝、玉石、酒类、铜章金属、工艺品一类更为突出,(比如上文金一),而部分此类平台有人戏称为“卖货平台”。

公认且有效的鉴定标准和定价机制是所谓自动退市程序的生命线。

这样的平台通常被指为自产自销,一个同属机构负责生产,招揽主力并把货卖给主力,主力借差价顺便再捞一笔,最后退不退市都无所谓,反正货都已经卖出去了。

3、主动退市或商城化是“隐形过渡”

而在现行政策的推动下,陆续有平台开始拓展线上商城业务,刮起一阵“商城风”,也有部分平台开始实行线上流通循环系统,试图切合监管规划路径。

就上线循环流通系统来说,多数目前并没有规模客观的线下市场需求做支撑,市场促成流转相较困难,平台有心做,但是市场反应却是平平。

对此,业内有人指出:由于部分平台前期的负面舆论影响较大,假如监管部门这一刀要贸然砍下去,平台就得做好面对巨量客诉的准备。

”商城化“则成以上平台规避监管的一条途径,循序过渡的一个较为务实的路子。不过按现行政策来看,“商城化”也许是近期邮币卡电子盘默认的统一方向,但其是否真正有效确实很难说。

而在部分主动商城化的平台中,多数是已经没了流动性的平台。不管是主动退市缩减业务规模还是主动商城化,在政策的倒逼下,都可以看作是寻求“隐性过渡“的一种方式。

毕竟突然闭市出现的后续问题绝无”隐性过渡“来的平缓,而此种”隐性过渡“目前渐渐被部分平台当作了自己眼里的”保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