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

深度好文:当我们在做预测时 我们预测的那个市场就坍塌了

金融从业人员的新年仪式感基本上是从每篇新年展望开始的,虽然最后事与愿违的多,痛定思痛之后,到了年底类似于“10个错了9个半”的标题便成了一挂自嘲的鞭炮。

其实大可不必妄自菲薄,目前绝大多数的展望还是依托于市场的基本面为主的,与其说是大家对基本面的预测出了问题,倒不如说预测这个事件本身出了问题。毕竟,从根源来说,以基本面预测的结果作为基础,用来预测动态博弈市场上的参与者们决定出来的价格,本身便有些南辕北辙。

说起预测这个事情本身出问题,倒是颇像量子力学中不确定性原理(测不准原理)的哲学基础。

不确定性原则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在1927年,比较粗略的结论是:我们无法精确地同时测量到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在他最早的直觉理想实验中,认为人类测量微观粒子的唯一手段就是观察,而观察要使用工具,这个工具便是用各种电磁波去探测粒子。

但由于我们所用的探测工具的能量和质量,与被探测的对象(微观粒子)相比,数量级上相差不大,所以探测工具对被探测对象的扰动相对于宏观世界就明显的多。我们若是越想测量微观粒子位置的精确度,就越要用波长短的电磁波去探测,但波长短则意味着频率大,这个用来探测的电磁波的动量也就越大,从而对被探测对象造成更大的扰动。所以当你越想更精确地探测粒子的位置,其粒子的动量也就越不精确。

这个思想在金融市场中对市场价格的预测上倒是与现代金融学的基础,有效市场假设,殊途同归:

当我们在对市场进行分析与预测的时候,这个预测举动本身便在创造着在有效市场中应该被立刻计价进去的公开信息,从而对市场本身造成了扰动。你的预测越是精准无误,或者是被其他的市场参与者认为精准,对市场造成的扰动也便越大。

试想,一位先知从未来穿越回来,当他告诉整个市场今年的准确价格时,这个价格便已经不会按照他曾经看到的轨迹进行,而是会瞬间反应在市场上。这点,也是非常类似于量子力学中的量子观察坍缩(比较著名的思维实验包括薛定谔的猫)。

当这位先知告诉市场自己从未来得到的信息的时候,他所经历的未来便不复存在了,坍缩在了他把信息公开给市场的那一瞬间,而之后的市场运行,则是一个崭新的他所从未经历过的了,所有的预测也就再无精准可言。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对于市场的价格走势有一个相对精准的预期,我们不应该再以市场的基本面作为基础来进行分析,而应该以市场的预期为基础来进行分析,来看看这些市场比较公认的预期中:

1. 哪些预期可能是不全面,或者存在谬误的。

2. 如果预期准确,那么当这个预期实现后,下一步基本面会如何演化发展。

在投资的历史上,投资案例无论成败,也基本可以按照与市场的预期为参照物进行比对来划分出不同的层级。

一、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个层级基本上都是十年一遇的交易机会。交易者们对于市场上某些重要的基本面信息集体失明,导致少数坚守自己正确判断的交易者可以与整个市场为敌,并在基本面事件造成的市场预期迅速修正中获得巨量超额收益。基本上在这个类别里面的都是影响深远的教科书案例,如.com泡沫时的巴菲特,做空英镑与泰铢的索罗斯,08年金融危机时的鲍尔森等等。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

这个层级是市场经常发生的状态,对于未来的走势,市场上可能分化为比较少的几派比较相左的观点,但都有比较好的理论基础与对基本面的观察作为支撑。往往市场的参与者会依赖自己所处的更小的信息集(最常见的情况是按照资产类别划分,因此股市,债市,汇市等不同市场的价格走势会在特定时间出现矛盾),与自己的交易策略特点来进行选择,但往往都会对其他观点有所顾及。若可以筛选出其中判断最为正确的观点,一般都可以成就非常好的交易。如2017年,我国市场上普遍的关于“新周期”的探讨,2018年关于美联储加息节奏的判断等。

三、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个层级是市场上日常最为普遍的状态,市场的参与者接收了基本一致的对于宏观,行业,趋势等的判断与信息,也基本反应在了价格中。这种时候,目前已有的基本面判断,即使是对的,也其实已经无关紧要。因为如果市场已经对此达成了共识,那么当前的价格便已经基本反应了这种共识,只有未来产生的其他不同的,新的信息,才会再让市场来进行重新计价。所以那些被广泛接受的预测,其实在市场形成共识的瞬间便已经坍塌,丧失了对未来预测的能力。如2018年初市场上对于欧洲货币政策开始正常化的共识,使得2018年1月后,欧元价格持续大幅下跌。

因此,在对未来进行展望时,把握目前市场参与者已经形成的预期与资产价格中已经计价进去的对未来的看法便尤为关键。

在下文中,我们会尝试通过探寻目前市场上已经形成的预期中,哪些可能会被打破从而创造意外来对今年的几个主要市场来进行一些预测。

外汇市场

“雁惊寒”指出,2019年一季度,外汇市场中最重要的货币对欧元/美元(EUR/USD)被困在1.125-1.155这个异常狭窄的范围内,并录得史上最低的单季波动率。以管窥豹,这充分显示了这个品类市场参与者的迷茫与对方向的缺失。

随着一季度末美联储会议的彻底鸽派转向,金融危机后主流经济体逐渐走向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努力正式宣告停滞。市场参与者开始依据不同经济体的基本面前景与货币政策前景重新对货币开始定价。这会是一个相对漫长且波折不断的过程,尽管因此市场上不会出现大的周期性机会,但短期的趋势性或者投机性机会则会很多。接下来分析师会对主流经济体的货币做具体分析。

1. 美元USD

前景相对均衡,今年主流经济体的比惨游戏中,很难出现绝对的大赢家。但短期来看,一定程度上人们可能过于高估美国经济的下行风险了,而美联储在三年之内降息更是非常难以出现的事情。如果美国数据开始企稳,那么买入美元无论是从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相对基本面情况或者基于避险的需求,都是不错的选择。

2. 欧元 EUR

市场已经基本消化了欧洲经济复苏停滞的预期,下一步的走势主要取决于欧元区增长层面上的数据表现。近期值得关注的机遇与风险是今年5月欧盟议会选举的走势。尽管议会的主要权责只是欧盟的立法权,而今年欧洲的右翼党派是绝无可能拿到大多数席位来通过任何法律的,但如若右翼党派的席位大幅上升并导致欧盟议会中最大的两个主流党派联盟EPP与S&D联手也无法获得过半的席位,那么很可能重新唤醒市场对于右翼浪潮崛起的担忧。另外一个下半年需要重点关注的事件是今年10月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的继任者人选问题,而这一点的相关展望会在欧洲议会选举后逐渐明晰。

3. 日元 JPY

在今年伊始,日元是相对最被看好的货币,而我们认为市场已经基本计价进去了这个预期。尽管我们认为今年会是突发的风险事件较多的一年,从而会让日元因为自身的避险属性而有不错的表现,但是只要安倍与黑田东彦在任,结合目前全球增长与通胀停滞,并且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的宏观环境,那么日本货币政策领先全球开启进一步宽松的风险便是存在的。现在市场上还有多少人记得日本16年底开启进一步宽松时的情况呢。

4. 英镑 GBP

在脱欧的事情彻底尘埃落定之前,我们作为坚信自己是无法靠运气赚钱的人,是会彻底远离英镑的。

5. 澳元 AUD

目前已经处于底部位置。因为澳大利亚经济与中国的紧密关系,后续的走势很可能和中国资本市场的走势非常接近。2018年中对于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见底,而后2019年基本面没有进一步恶化,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开始好转,资产的定价逻辑开始更多考虑对未来的预期。而澳大利亚可能只是比这个剧本周期性地滞后一年。

6. 加元 CAD

随着美国加息周期进入停滞,加拿大可能会跟随美国蛰伏,今年难以有太大的动作。如果基于原油价格的波动预期来交易加元,其实在本年度从风险收益比来看,不如直接交易原油。

7. 新西兰元 NZD

考虑近期新西兰联储在利率决议中的展望,新西兰GDP、就业、贸易帐等数据,在宏观判断与模型计算上我们都认为新西兰元被高估了。并且如果有下一轮全球宽松周期的话,新西兰联储很可能是最早发起行动的。
(外汇部分撰写于3月27日新西兰联储决议之前,但即使以现在的价格,我们依然认为NZD被高估)

大宗商品市场

“长铗归来”称,在4月份这个二季度的开始之际写年度展望,乍一看似乎有点奇怪,但仔细想想便发觉,此时也许是最佳时机,因为每年的四季度到一季度都是全球政府或央行不确定性最高甚至是政策转向的时候。在那个时候以当时的市场预期来推断之后的走势有很大的可能得到一个南辕北辙的结果。

今年也不例外。2018年底市场情绪极度悲观,极少有人能想到目前许多资产的价格都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18年的高点。

相对于更容易为普罗大众关注的股票市场来说,大宗商品市场从聚集的资金与交易量来说是金融市场里最细分规模最小的市场之一,但是其价格走势与实体经济的关联程度相比其他金融市场则更为密切。

这个市场又分为几个不同的板块,其中工业品和农业品又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在工业品中,有色、黑色和能化为主要的板块。笔者的主要关注点集中在能化和黑色板块。

能源里的原油、取暖油和汽油对全球经济变动十分敏感,黑色板块里螺纹钢、铁矿石对中国经济的变动跟随紧密。

其他商品品种虽基本上各自有各自的供求平衡基本面,但从大的宏观情绪上反映出来还是比较跟随主要商品价格的走势和情绪,所以观察这两个板块,对理解和预测商品市场未来的走势弥足轻重。

商品市场在去年年底跟随全球大势从三季度末10月初开始下跌,直到11月底12月初,中国国内黑色产业链的螺纹钢、热卷、铁矿石开始止跌,而其余大部分商品继续跟随全球市场下跌至12月底。

其中较为瞩目的是原油与美股等全球市场的风险价格一起在12月14日之后迅速破位下跌,让人大跌眼镜,甚至爆出了中石化年底头寸巨额浮亏的事件。从笔者长期对全球商品市场的观察来看,中国商品价格在全球商品市场的价格变动中总是会十分微妙的处在稍微领先的位置和节奏上。

而品种包含更广泛的文华商品指数也比CRB指数更能代表全球商品的长期走势位置。去年三季度时,全球的商品正在逐渐触顶,初期最早触顶的是不少产业链末端最靠近消费的化工品和钢材(如pp、L、螺纹钢、热卷),这些商品在国外的交易所没有上市相应的品种。它们在18年8月已经到顶开始下跌,在11月底后便转为震荡,没有再创新低。许多品种目前已经接近达到甚至超过了18年的最高点。

商品市场不缺乏故事,但从大的角度来看,周期性波动的振幅与持久度是越来越小和越小越短了。这一轮新的商品周期可以分为09-13年恢复性上涨及高位横盘,14-15年底单边不断下跌,16-18年恢复性上涨,18年底至今下跌后触底反弹三个阶段。

在微观的交易层面,商品交易员都能够感受到,现在单边的趋势和机会越来越短,一般一波行情几个月就结束。而且这两年来说是上涨的时间持久性和幅度都大于下跌。

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的状况呢?可以仔细观察一下,crb指数或者文华商品指数,可以发现指数的周线涨跌,特别像一个皮球从高处下跌,跌了之后又反复反弹,直到动能衰减,波动性减弱的走势。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7W8ian4MewCT5u9FRzVedj7KicZHq82nMKdUIWS2bxHdC1Bptl2RG6CHTCKjQLg6aKhQs0icBCicVNaVexPZx4k85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2005年-至今的文华商品指数周线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7W8ian4MewCT5u9FRzVedj7KicZHq82nMKBL5f2OmEp9ibK9tVCX4gGAtYW8kblypGHEeY2LYJPHKZj5NINvXjGL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2005年-至今的路透CRB商品指数周线

这两个指数最大的区别在于CRB指数内涵的商品价格受到原油及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影响过大,超过了40%,而原油的价格受到供求关系及页岩油革命的影响一直在高点逐渐下降。

为什么一个年度展望要费如此大的篇幅来描绘一个这样的图景呢?不妨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大家普遍对未来经济有所担忧的情况下,商品市场能够有如此大的涨幅,可以走得如此之强。

商品价格长期来看,主要受到供求关系因素影响。一般来说,工业品的生产供应端较为缺乏弹性,只要短期需求有较大的变动,工业品的价格就会有剧烈的变动,越靠近上游市场变动越剧烈,因为上游原材料的采掘生产普遍比下游工业化生产更缺乏弹性,如石油、铁矿石的波动比钢铁和化工品pp、L等剧烈。农产品则相反,需求较为稳定,很少会发生短期的大变化,而生产则较为刚性,并受到较多短期因素如天气等影响。

从这几年的商品市场价格表现可以发现,期货市场受到整体金融市场情绪影响较大,在下跌的时候经常形成较大的对现货价格的贴水。但是无论是17年还是18年的几轮年中下跌过程中,我们都发现当期货价格产生了巨大的贴水之后,现货价格没有跟跌,于是期货价格又恢复性的涨了回来甚至新高。真的是韧性十足。

说到底,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全球的工业品供给格局,经历了14-15年的长期单边下跌后,已经度过了产能扩张周期。从16年世界开始结构改革开始到沙特和俄罗斯终于合谋原油减产,全球从2016-18年这一段较长的时间都处在产能收缩和集中度大幅提高的阶段。

而且市场的供给弹性比14年那个阶段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拿原油领域来说,目前原油价格下跌的时候,成本普遍在40-50美元附近的页岩油便会选择减少打井数量,或者钻井后选择将井封存而不完井,等到原油价格合适的时机再进行开采。

这是过去难以想象的。过去原油的生产无法停下来,一口井钻井后就得不断的抽油一旦停止基本上就报废。几千万美元的前期投入便打水漂。所以原油的价格每次跌至40-50美元附近就会停下来。

又例如铁矿石,在目前的价格位置上,四大矿山占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其他的非主流矿山在这个价格位置上生存非常困难,而钢铁厂普遍愿意和将钢厂布局靠近沿海并将高炉设计得更为适合使用四大主流矿山的铁矿石。

所以铁矿石价格下跌后,四大矿山的份额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格局下,铁矿石的价格每次触及60美元这个非主流矿山的普遍生存线时都难以下跌。

在有色金属领域,自从14-15年价格单边下跌后,包括铜、镍和铝等生产商都进行了一轮兼并重组或关停落后高成本产能,此时的过剩刚性产能几乎没有。供求关系又进入了一个大致平衡的阶段。除非需求出现断崖式下跌,否则生产商们都能够根据市场的价格来调整生产的产量以稳定市场。

总而言之,展望未来,商品市场韧性十足,做空难以获得较好的预期收益。前几天摩根大通的人问了一个问题,现在的央行是否已经消灭了经济周期?也许从08年的金融危机后,央行的地位和受到市场的关注度就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高,经历了这几年的观察,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央行,都越来越会从市场宏观的角度对市场进行调控,而且目前全球商品市场本身也越来越供给集中和富有弹性。

总而言之,价格上涨对大家都好,涨价总可以转嫁给下家,价格下跌可是实实在在利益受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就如经历了1929年左右,股市可以在几天时间就崩盘80%的人永远都会带着那代人对股市恐惧的记忆,而只经历过美股数十年大牛市的人也一直存着股市常牛,跌下来就买的记忆,也许商品市场的人目前仍然活在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暴跌的记忆里?

市场的波动越来越被熨平,下跌的时间和幅度越来越短和小,未来一年或几年内如果有强的上涨驱动,或者需求端和对需求的预期有非常强的增长幅度,也不排除会有意想不到的商品市场大牛市。